王梦恕,男,1938年12月24日生。河南省温县人。1961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后在该校攻读隧道工程专业研究生。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到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施工处任专题组长。1970年5月~1979年2月在成都铁路局峨嵋内燃机务段、局科研所任主管技术员、工程师。1979年2月以后在铁道部隧道工程局任研究室主任、科研所总工程师、北京地铁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局副总工程师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3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5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等。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1993年获国家詹天佑成就奖、1998年获詹天佑大奖、1999年获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奖励。
王梦恕院士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主要贡献有:
1.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摸清了结构受力特点,确定了施工要点及工艺方式,大大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并首次在大瑶山隧道应用成功。目前已在全国长大铁路、公路隧道及地下停车场等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2.通过大量科学技术攻关工作,为我国首座全面推广“新奥法”大瑶山隧道修建提供技术数据和施工模式,实现大断面、大型机械化的新奥法快速施工,彻底改变了我国多年的传统施工方法,被视为我国铁路隧道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3.主持黄土浅埋地层大跨度新奥法设计、施工试验工程;证明新奥法原理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首次系统、完善地创造了超前小导管稳定工作面支护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并研制新型网构钢拱架支护等7项配套技术成果。
4.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施工配套技术。在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首次应用获得极大成功,后又成功地进行了复(兴门)西(单)区间三拱两柱大跨度车站试验。